维多利亚老品牌vic_App Store


维多利亚老品牌vic
今日头条:
首页 > 活动资讯 >

22岁被推上风口浪尖,他成了“巨婴”代言人

来源:未知 时间:2019-02-28 15:17 访问:

前言:12月17日,一个22岁的哈尔滨男生的故事被疯转,舆论给他冠上“巨婴”的标签,他是怎样一个男孩?他成长于怎样一个家庭?一起来看——


 

1/ 

地方晚报,挖出惊奇新闻

 

22岁,正值青春韶华,可对于家人而言,22岁的他却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。

 

从小性格孤僻,不愿与人交流;

 

18岁出国留学,两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;

 

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,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;

 

与游戏为伴,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

 

哈尔滨某报记者在采访男孩母亲之后,一篇题为《22岁哈尔滨男孩留学两年败光200万,失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……》传出。

 

本文引用的文字就出自其中。

 

很快,各路媒体和写手纷纷跟上,“巨婴”、“奶奶喂饭”、“弃学”、“败光200万”等字眼此起彼伏,一片热闹景象。

 

 

 

 

2/ 

母亲哭诉,又一教育悲剧

 

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:

 

22岁男孩的母亲刘女士是公司高管,父亲宁先生是国企职员,2006年夫妻离异,理由是三观不合,男孩晨宇随父亲生活。(均为化名)

 

父母离异后,晨宇被接到了奶奶家。晨宇是奶奶家的“独苗”,更是奶奶的命根子。得知儿子离异,奶奶觉得大孙子受了天大的委屈,为此事一连哭了好几天。此后,奶奶决定把最好的都留给孙子,今后绝不让孙子再受半点委屈。

 

奶奶对晨宇照顾得无微不至,父母也对晨宇有求必应。一年后,刘女士和宁先生分别组建了家庭,但是,他们对儿子"更好了"。

 

只要是儿子想要的东西,不管是夫妻俩还是奶奶,都会无条件满足。但这份疼爱非但没有让晨宇变得阳光快乐,反而让他越来越不合群。

 

晨宇在学校没有朋友,也很少与人交流,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。刘女士和宁先生都与老师沟通过,不过他们并未因此警醒,从而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,晨宇也在偏离的轨道上越走越远。 

 

母亲是事业心较强的女性,在离婚后的十年间,刘女士一心扑到工作上,年薪涨到七八十万元。

 

父亲宁先生组建新的家庭后,曾试图接晨宇一起生活,奶奶不舍得把孙子交给“后妈”。

 

于是,晨宇继续呆在奶奶身边,宁先生和刘女士都忙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。

 

直到2014年,晨宇在一所私立高中读高二,刘女士分析了儿子的成绩,提议让儿子出国读书。

 

刘女士将晨宇送到新西兰读预科,希望他在新西兰继续读大学。然而,晨宇在国外的发展与刘女士的设想相差甚远:依然没有朋友,几乎不与人交流,玩游戏是他打发时间的主要途径。

 

经济上,晨宇从来不懂什么是拮据。想回家就回家,仅仅是路费,晨宇一年可能就要花费10余万元。再加上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,两年间,晨宇最少花了200万元。

 

全家人咬紧牙关,满足晨宇的需要。结果却一事无成,连预科的毕业证都无法取得。更糟糕的是,在国外,晨宇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,疑似患上了抑郁症。直至此时,刘女士才发现,留学并不适合儿子。

 

两年后,刘女士和宁先生决定让晨宇放弃留学生活,回家进行调整。刘女士说:

 

“孩子在家几乎不出屋,天天猫在卧室里上网玩游戏。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,甚至一口口喂。”

 

2017年,晨宇到一所专科院校就读,父母希望他能学到一技之长。

 

然而不到两个月,晨宇就与同学发生矛盾执意要回家,继续宅在家里玩网游。

 

 

 

 

3/ 

父母教育,是家庭教育的核心

 

 

在采访时,刘女士给记者打开了母子俩的聊天记录,里面除了转账记录其他信息寥寥无几。

 

对晨宇而言,基本上没有“钱”的概念。他玩游戏因为电脑配置不够导致不能过关,会立即给妈妈发信息:

 

“给我1万元,换电脑。”

 

从失败的婚姻到迷失的教育,刘女士在讲述中几度落泪,她多次重复一句话:“事业再成功,也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!”

 

 

媒体的口水,和母亲的泪水一样,无法改变晨宇的成长历程。

 

那一段被深深埋藏的晨宇的童年、晨宇的少年,似乎大家并不是很关心。

 

晨宇被贴上“巨婴”的标签,成了“巨婴”的代言,晨宇自己会在意这些吗?他是否还继续沉浸在网络游戏里呢?或许对他来说,那个虚拟的世界才更有安全感吧。

 

真正关心我国青少年精神生命发展的人有多少?真正把家庭教育做到父母教育这一核心层的力量有多少?

 

晨宇,这个22岁男生,只是又一个牺牲品。


友情链接link
Baidu
sogou